香港人歧视大陆人吗?

香港人歧视大陆人吗?

经常有些朋友问及此事,我就说一件事:

深圳湾口岸进出香港,大陆这边的自助通关通道是统一的,大陆人和香港人都走同样的通道。在香港那边,香港人单独的通道,大陆人走e通道,经常出现一长串的香港通道空闲,而一长串的大陆人在两、三个e通道前排队。我原来以为是技术原因导致通道不同,后来发现其实不是。

口岸关口是一个地区的脸面吧,如果连这点脸面都不顾及,其他就可想而知。政府尚且如此,民间可想而知。所以,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就是:

(大部分)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歧视从进门一刻开始,到离开的最后一刻结束。

颇有进步的Ubuntu17.10

颇有进步的Ubuntu17.10

自从上次试用了17.04版本后,感觉乏善可陈,以至于对Ubuntu渐渐没有兴趣。最新的17.10版本出来后,一直没有去试用,昨天忽然想起这事,考虑到我们的客户中有些狂热的U粉,不得不安装17.10系统检测我们产品的运行情况,顺带稍稍体验一下17.10。

效果出奇的好!实际上我得说相当意外。

miniSIPServer on Ubuntu 17.10
miniSIPServer on Ubuntu 17.10

C家自Ubuntu14.04这个LTS版本后,桌面产品越做越烂,一代不如一代,即便是16.04这样的LTS版本,也像一个半成品。当年推出MIR和Unity等概念时,也吸引了一些眼球,让人充满期待,可惜最后还只是对macOS的拙劣模仿。

这次17.10据说直接切换到Gnome/Wayland,原以为改动如此巨大(等于跑了几年的车重新回到起点),会有各种不稳定、界面会有各种妖,简单试用下来居然中规中矩,界面和各项操作回归windows风格,这点我比较喜欢,我一直认为windows才是生产力工具。Wayland表现不错,稳定性超出预期,MIR这几年不知道究竟在干什么。

虽然我一直是KDE的粉丝,如果C家和社区能形成合力,集中做好Gnome/Wayland,我觉得未来也会很美好。与其做一堆烂DE(包括KDE),浪费资源,数十年来几无寸进,不如集中精力打磨、升级一个DE。

现在我对18.04版本充满了期待。

调整路由器的MTU

调整路由器的MTU

家里的无线路由器是Netgear,检查WAN设置中MTU默认为1496字节。这个数值是常见的无线网络MTU设置,但是实际应用中,发现其实还是能微调一下。

在CMD窗口使用以下命令测试网络MTU包:

ping -f -l 1460 myvoipapp.com

测试结果表明,实际负荷超过1460字节就会要求拆分数据包。加上28字节的包头,因此路由器中MTU应该设置为1488字节才是合理值。

港澳通行证换证(小孩版)

港澳通行证换证(小孩版)

基本流程与大人换证一样,请参考以前的文章

增加以下资料内容:

(1)小孩的身份证(无需复印)。

(2)户口本及复印件(首页、户主页、小孩页)。

(3)大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。

小孩需到现场,录像及录指纹。

体验小米全球上网功能

体验小米全球上网功能

以前手机相机太渣,有时候想拍个花花草草什么的,效果不好,感觉兴趣索然。于是动心想换个手机,拍拍路上的美景,假装一下生活也是极好的。作为多年华为手机的资深用户,我一直对华为手机很满意,这次也打算继续粉下去。不过自从家里老太太用上小米手机遥控电视后,我也被这个功能深深吸引住了。遗憾的是,华为手机居然没有红外遥控功能!

这年头不支持红外遥控功能的手机,都不是好手机。于是我毅然地买入了小米5X(据说拍人很美,从此可以拉高深圳宅男的颜值了)。不得不说这的确是部很好的手机,不仅遥控电视,还能遥控智能盒子、空调等诸多电器,我感觉自己躺在沙发上的时间都延长了很多。

时间多了自然就细细地研究了一下这个5X,无意中发现“系统工具”中有个“全球上网”。进去了解了一些细节,神器啊!简单点说,就是可以在海外上网(例如香港)。从技术的角度讲,大概是内置了虚拟SIM卡功能(不知道是不是eSIM),到当地就接入当地移动运营商网络,似乎是MVNO的概念。关键是资费便宜!新用户首单一天才一元!如果是漫游到香港的话,才5.5元一天!而且号称4G网络连接,无限流量!对比中国移动的”香港日套餐”,简直是良心价!

迫不及待地注册了新用户,享受一元的优惠价购买了一天的香港套餐。顺手翻了一下“常见问题”文档,该业务的支持机型中居然没有小米5X!赶紧联系了客服,客服咨询了TA的客服,答复是“不支持”。这实在是太让人沮丧了,不得已又退掉了套餐。

回头仔细看了文档,发现其他小米机型也不在其中,包括最新的小米6等,这实在有点匪夷所思。稍微调查了一下这种业务的技术原理,感觉5X作为双卡双待4G机型,应该是没有问题的,于是又重新订购一天香港套餐。不过“首单”的优惠没有了,只好订了5.5元一天的套餐。

订购好了不用立刻激活。到香港后,在“全球上网”中选择激活套餐即可,5X完全没问题!小米客服专业素养真是有待提高。

激活后会自动连接当地的合作运营商网络,每次都不是固定运营商,有时是“3”,有时是“联通(香港)”。不管是哪个运营商,都存在信号时好时坏的情况,甚至还有完全无信号的情况,推测是合作商网络覆盖的问题。我活动的区域是天水围、屯门一带,在香港算“荒郊野岭”。天水围是著名的“悲情城市”,而屯门基本上就是香港的“肛门”,运营商对当地的网络质量漠不关心,似乎可以理解。

在信号好的情况下,简单测试了一下速度,大约为400kb~800kb/s(说好的4G网呢?)。当然,如果只是上个网、聊个天什么的,这速度还是足够的。实际上,我试着用微信语音和深圳的亲友聊了几次,通话质量让人满意。考虑到我的应用场景不存在视频类的需求,我个人倒是对这速度没什么意见。

仔细研究了这个套餐后,在一行小字中发现了隐藏的坑:流量超过300M后,会降速到128kbps!好吧,我只能说大家对4G网、无限流量等概念有不同的理解。

对类似我这种偶尔来港短暂停留的人来说,保持与内地的联系是最重要的(微信显然比电话更重要),而且这个套餐的确便宜,可以接受,至少比中国移动的“香港日套餐”好多了。

国庆节的深圳湾

国庆节的深圳湾

由于苗明天要上学,今天就成了我们的国庆假期“最后一天”,带着孩子们去深圳湾溜达。本来想在公园里骑车,无奈规定节假日自行车不能入园,只好步行。

其实这次国庆假期非常悠长,很多人都回家了。深圳湾公园里没几个人,一种浓浓的过年的感觉,天气格外晴朗,空气极好。除了有点热、紫外线比较强以外,此刻的深圳是我的最爱。

Firefox中的proxy设置

Firefox中的proxy设置

最近重装了一台电脑,在Firefox中设置SocksV5代理上网(道理大家都懂的),发现还是无法上gmail, docs等科学网站。从log看,Firefox似乎一直在等待TLS握手。难道是某墙又升级了吗? 在另一台电脑上使用同样的ssl tunnel测试了一下,没问题,看来是Firefox自身出状况了。

重新检查Firefox中的配置,发现了以下一个小小的配置项:

Firefox的proxy配置项
Firefox的proxy配置项

好吧,看起来似乎理解了。如果不勾选这项,Firefox会用本地的DNS记录,导致无法访问科学网站(道理大家又懂了)。勾选之后,Firefox将通过proxy查询远端DNS记录,问题解决。

科学上网的感觉真好!从未有过的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、xx自信油然而生!

清空邮件箱

清空邮件箱

我们在VPS上搭建了一套Email系统,采用postfix+dovecot实现,同时在Gmail账户中设置了pop3代理来收取邮件(成功则删除服务器上的邮件)。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只要配置简单的Email系统,充分利用Gmail系统的垃圾邮件过滤、反钓鱼等诸多强大功能。整个系统工作得非常顺利,以至于几乎遗忘了Email系统的各项设置。

Gmail系统在收取邮件时,如果发现是垃圾邮件或者欺诈邮件,会将原邮件标记为“已读”并保留在pop3服务器中(也就是我们的Email系统),同时会给当前Gmail账号发送一封告警邮件。长此以往Email系统中已读邮件就越来越多,文件大小达数百MB甚至数十GB,极大浪费了宝贵的存储空间。

清理起来其实也非常容易,既然有用的邮件都已经收取到Gmail中了,直接清除掉本地所有邮件即可。比如清除用户“abc”的所有邮件:

sudo cat /dev/null > /var/mail/abc
character encoding

character encoding

最近学习Vue框架,在Firefox中调试demo时,经常遇到以下告警:

The character encoding of the HTML document was not declared

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文信息乱码。由于是直接在vim中编写html文件,检查了vim默认的文件是utf-8编码:

set fileencoding

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,HTML默认采用us-ancii编码格式,如果采用utf-8格式,需在head域明确声明:

<meta charset="UTF-8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