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wsed by
Category: 计算机技术

Debian 系统中安装 Rust

Debian 系统中安装 Rust

可以按照 Rust 官网的介绍,下载 rustup 进行安装。也可以直接使用 apt 安装,一条命令足以:

sudo apt install rust-all

该命令会将 cargo、rustc 等全装好。

could not find a Qt installation of ”

could not find a Qt installation of ”

最近重新搭建了一套 Debian 系统的开发环境,使用 qmake 编译 pro 文件时,提示了标题中的错误。检查qmake 文件,发现以下信息:

 /usr/bin/qmake -> qtchooser

这是因为系统提供了两套 Qt 开发环境,比如 Qt6 和 Qt5 等,因此需要指定默认采用哪一套。网络上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比较粗暴,手工修改 /usr/bin/qmake 的文件链接,链接到真实的 qmake 文件即可。

但实际上系统提供了更简单的方式,比如我们默认采用 Qt5 的开发环境,则使用以下命令:

sudo apt install qt5-default
curl

curl

最近在开发和测试对 TLSv1.3 的支持,过程颇为困扰,主要有两个问题:(1)测试服务器采用自签名证书,某些终端程序无法跳过对服务器证书的验证步骤,因此实际无法在实验环境进行测试;(2)开发过程中,我们希望了解协议交互的每个步骤的细节,而绝大部分工具默认并不提供足够详细的输出信息,增加了开发过程中的困难。

直到我们使用了 curl,这个工具实在太棒了!

如果需要输出详细信息,则使用“-v”参数。

如果需要跳过证书验证,则使用“-k”参数。

比如,我们测试 HTTPd(IP地址为 192.168.3.2),直接使用以下命令即可:

curl -v -k "https://192.168.3.2"
Postfix 采用 TLS 传输

Postfix 采用 TLS 传输

采用 postfix 发送邮件,默认没有采用 TLS 加密传输,对方的服务器有可能会提示告警(例如 gmail)。另外,邮件传输采用明文,如果不加密,也存在被人窥视的风险。因此建议修改 postfix 的配置,默认采用 TLS 加密。当然,这需要对方的服务器也支持加密,目前绝大多数邮件服务器都支持 TLS 传输。

修改 /etc/postfix/main.cf 文件,增加以下一行配置即可:

smtp_tls_security_level = may

修改了配置文件,使用命令重启 postfix:

sudo systemctl restart postfix
树莓派(Raspberry Pi OS)搭建 samba 服务

树莓派(Raspberry Pi OS)搭建 samba 服务

最近重新搭建了一套树莓派的系统(Bullseye,arm64),将老系统的移动硬盘挂载在新系统,然后启用 samba 服务作为一个简易的 NAS 使用 。过程非常简单,不过与以前老系统搭建时有一点差别,简要记录一下以备以后查阅。

Pi 挂载了移动硬盘两个分区:(1)/media/pi/uwork;以及(2)/media/pi/udoc,将分别对应在 samba 中配置的两个访问目录:(1)/raspberrypi/hdd_work,以及(2)/raspberrypi/hdd_docs。

安装 samba

直接 apt 安装即可:

sudo apt install samba

配置

默认用户是 pi,系统虽然已经有这个用户了,但是 samba 中还是需要单独创建一个 pi 用户:

sudo smbpasswd -a pi

建议访问密码设置成和系统登录密码一样即可。然后修改 /etc/samba/smb.conf 文件,增加以下片段:

[hdd_work]
comment = work directory
path = /media/pi/uwork
browseable = yes
writable = yes
create mask = 0777
directory mask = 0777
valid users = pi

[hdd_docs]
comment = document directory
path = /media/pi/udoc
browseable = yes
writable = yes
create mask = 0777
direcory mask = 0777
valid users = pi

启动(重启) samba 服务

sudo systemctl restart smbd

查询 samba 的状态:

sudo systemctl status smbd
parseInt

parseInt

云通信系统的用户偶尔向我们反馈,分机的状态显示总是离线状态。我们从后台检查状态是正确的,检查其他用户的分机状态也都很正常,但是这位用户查询的结果确实总是离线状态。这事颇有些蹊跷,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去研究发生了什么。

检查之后的结果也很简单。后台返回的状态数据是字符串形式,而前端 javascript 脚本是按照整数进行判断,自然无法正常显示状态。但是为什么有些又能正确显示呢?

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这与 MySQL 数据库的版本有关。我们的云系统有很多服务器,都是采用 Debian 的系统,同时也是采用 Debian 默认自带的数据库。旧 Debian 系统中的 MySQL 数据库版本比较陈旧,返回查询结果时都是采用字符串格式,哪怕字段是整数类型,返回的结果也是转换成字符串。而新的 Debian 系统已经将默认的数据库替换成 MariaDB,返回结果时严格遵循字段的类型,不会进行这类转换。

用户的虚拟通信系统部署在不同的 Debian 节点上,返回查询结果时就存在上述转换方面的差异。

解决方式自然也不复杂。可以从服务器端解决,也可以从前端解决。服务器端升级 Debian 系统就会同时将数据库升级到 MariaDB,自然就能返回整数类型的结果。当然也可以从 PHP (包括 pdo层)解决,由 PHP 对查询结果强制进行转换,将字符串又转换成整数即可。但是出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,我们一般不太愿意直接升级服务器系统(包括 PHP 等中间层),各节点的升级总是按年制定计划,不太可能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兴师动众地升级系统。

因此最后的解决方案就是对前端 JavaScript 脚本做一点修改。JS 提供了 parseInt 函数进行转换(如果是浮点数就是 parseFloat),无论服务器返回的是字符串还是整数,经转换后都可以按照整数进行判断。

此事反映出(1)我们对web、数据库等方面的技术技能比较欠缺,缺乏足够理解;(2)测试范围不够广泛,没有涵盖所有的用户类型;(3)系统配置不够一致,存在新旧并存的现象。我个人觉得后续工作要着力解决第(3)点的情况,尽量做到(包括开发、测试、线上)只有一个版本、只有一种系统。

Windows 10 启动慢

Windows 10 启动慢

小孩用一台 ThinkPad 笔记本上网课,最近发现启动很慢,启动阶段往往耗时将近 3 分钟。这台笔记本是我以前开发工作的笔记本,已经升级了 SSD 硬盘、加装了 16G 内存,似乎不应该这么慢。

孩子反映以前也很快,只是最近才变慢,因此怀疑是某次 windows 升级后(当然也不排除小孩误操作)改动了设置。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,检查启动配置后发现被设置为“正常启动”,修改为“有选择地启动”后,启动时间缩短到十几秒。

修改方式很简单,如下:(1)按键 Win+R 后,输入 msconfig,启动管理界面。(2)设置为“有选择的启动”。

配置“有选择的启动”
有选择的启动
Debian (bookworm) + php8.1

Debian (bookworm) + php8.1

更新了一下软件库,发现 php 版本升级到 php8.1。不过糟糕的是,升级程序直接卸载了以前的 php7 版本,然后又没有安装 apache2 新的 php8.1 模块,导致 apache2 没有解析和运行 php 文件。

解决方式也简单,重使能模块即可。注意,该命令要用 sudo 权限运行。

sudo a2enmod php8.1

以前升级 Debian 似乎没有遇到这个问题,默认应该就安装新的模块版本,或者保留原有的版本。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环境的 Debian 是 sid 版本的原因?

openEuler 的苦难体验

openEuler 的苦难体验

下午忙完工作、又临近周末,想着抽点时间体验一下 openEuler 系统,毕竟这是华为隆重推出、并且捐赠的系统,据说会成为国内各大系统的上游版本,有点类似 Debian 的意思。简单查了点资料,openEuler 大概是走 CentOS 或者 RHEL 的路子,着重在企业级系统的开发和部署上,听上去似乎很合我的胃口,我在 Debian 上也主要是开发企业用的软件(比如 miniSIPServer 软件 ^_^)。

从网上下载了 ISO 安装包,名字比较古怪,openEuler-20.03-LTS-SP2。从字面意思大概是 20.03 版本的第二个迭代版本,这个版本是长期支持版本。又顺手查了一下对应的生命周期,“长期”是指5年。这个5年是从20年03月开始算起,不是从SP2 发布开始算起。之所以觉得名字古怪,从网站的内容看,还以为需要下载三个版本,如下图。似乎应该先安装 20.03 LTS,然后安装 SP1,然后安装 SP2,但是看了一下安装包大小,没可能一个补丁那么大啊,这是学习 Windows 的命名方式? 事实证明,直接下载、安装 SP2 就可以了。

openEuler 下载页面
openEuler 下载页面

下载 iso 包中断了几次,显然是我的 300M 光纤宽带不够给力。转到阿里云的镜像站点下载,同样在中断几次之后,终于下载成功。

手头上没有实机,因此只能麻烦 openEuler 在 VirtualBox 中先凑合一下了。

第一次安装……失败。安装界面的按钮居然是在左上角!我一直按照以往的经验在右下角找“下一步”按钮,以为是 VirtualBox 的原因导致无法显示按钮。愤怒地升级 VirtualBox 后,重新安装,终于无意中找到了左上角的按钮……对不起,VirtualBox,错怪你了。

第二次安装……失败。安装倒是顺利完成,进入黑暗的命令行界面,然后……网络不通!难道要自己从命令行配置网卡、路由?我只是 Linux 用户,不是专家,书到用时方恨少。一定是哪出错了,以前安装别的发布版本(我的意思是 Debian 或者 Ubuntu),从来没出现这么奇怪的要求。上网查了安装指导文档(请点击此处),果然是自己没注意安装界面中开启网络。

第三次安装……失败。同样顺利地完成安装,进入无比黑暗的命令行界面,然后……网络还是不通!重新看文档,怪自己太粗心。原来安装时开启网络,只是在安装时有效,不等于安装后自动开启网络(真的,这个说起来有点挠头),需要在安装时,进入网络属性配置里,选定“自动以优先级连接”,然而这个项在界面里是英文 Connect automatically with priority(中英文混杂,很有港味、很 fashion!):

openEuler 网络配置
openEuler 网络配置项

第四次安装……失败。精心配置好网络,选中必要的选项,顺利进入依然黑暗的命令行界面,然后按照文档的指导(请点击此处)安装 XFCE,太棒了!重启后看到了久违的图形界面,然后登录……然后登录……然后登录……(很不幸,每次输入用户密码后,闪一下,又回到输密码的界面)

第五次安装……失败一半。淡定地配置好网络,进入暗黑无界的命令行界面,然后按照文档的指导(请点击此处)安装 DDE 界面。不愧是国产精品,非常顺利,这次可以登录,也可以使用各种软件了!只是有个小小的遗憾,系统没有自动调整界面大小,因此整个图形界面小小的。这个我懂,安装 VirtualBox 增强功能就可以了。将 VirtualBox 增强功能的虚拟光盘手工 mount 到目录后(Debian 以及后续尝试的 CentOS 都可以自动mount),运行编译,很快就……失败了!查了一下log,是调用 access_ok 函数时出错,从网络上检索的信息看,大概是 openEuler 合并了 5.x 内核的代码,但是自身内核版本号还是 4.x,企业级 Linux 玩得这么骚气吗? CentOS/RHEL 也这样? 要搞定这个问题,需要改源码……我只是想安装 openEuler 体验一下……

但是 DDE 确实值得一提!速度非常快,如果不是上述界面过小的原因,那就是 DDE 这两年进步确实很大。以前曾经体验过 Deepin 的版本,当时感觉界面还比较混乱、速度也不太让人满意,这次大有改观。唯一奇怪的是,我觉得“高效模式”比“时尚模式”更好看,这大概是我自己杀马特审美的错。

五次安装之后,窗外的天空已经黑得像个命令行界面,我沉痛地决定放弃了,下一个 LTS 版本出来后再体验吧。

2021-11-27 更新:

考虑到 openEuler 的令人迷惑的行为,是否是目前 RHEL/CentOS 系列的常态?下载了 CentOS stream 8(也是个令人迷惑的版本)安装,对比 openEuler 确实大部分都相同,当然也有小部分不一样:

(1)安装按钮都在左上角。看来这是新一代安装工具的标配了。

(2)网络配置默认都没有打开,都需要手工打开,而且要修改配置中的项才能在安装后自动启动网络。但 CentOS 的完成度明显更高,至少界面语言是统一的,没出现混杂的情况。

(3)CentOS 的软件设置更丰富,实际上丰富很多。安装完成后,可以直接进入图形界面。

CentOS 软件选择
CentOS 软件选择

(4)安装完成后都无法安装 VirtualBox 增强功能。CentOS 的 log 显示的是另一个与“map_vm_area”函数相关的错误。简单检索后得出相同的结论:也是 merge 了 5.x 内核的内容,但是内部版本号还是停留在 4.x。 企业级 Linux 玩得这么骚气,有点令人意外,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?

2021-11-27 再次更新:

由于 openEuler 和 CentOS Stream 都遇到了无法正常编译 VitualBox 增强工具的情况,都需要修改增强工具的源码才能编译成功,因此思考 VirtualBox 自己是不是会解决这个问题? 查了一下 changelog,在 VirtualBox 6.1.20 版本的发布日志中明确提到:

Linux Guest Additions: Fixed kernel module build for RHEL 8.4 beta and CentOS Stream

看起来的确是解决了问题,因此重新下载最新的 VirtualBox V6.1.30,果然成功了! 如下图示:

CentOS Stream 完全展开
CentOS Stream 完全展开

解决完CentOS Stream的问题后,猜测 openEuler 是否也可以一起解决了? 于是第六次安装 openEuler,然后……失败了。看来 VirtualBox 并没有解决 access_ok 函数的问题,估计 openEuler 相关人员也没有提交类似的问题给 VirtualBox ……

Apache 日志分析工具:goaccess

Apache 日志分析工具:goaccess

如果统计、分析网站日常的访问情况,无疑优选 Google Analytics。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访问稍显麻烦,而且有时候希望了解更细节一些的东西,因此最好直接检查 Apache 的日志来获取相关信息。日常维护时,同步检查日志也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。

推荐采用一个非常小巧的工具:goaccess,这个工具基本不依赖第三方库(似乎有一个地理位置信息的库),Debian 系统自带,使用也非常简单,呈现的信息足够丰富、有序。

使用以下命令安装:

sudo apt install goaccess

可以直接读取 Apache 的日志文件进行分析,例如:

goaccess /var/log/apache2/access.log

Apache 的历史日志都保存为 .gz 格式,可以直接重定位方式进行分析,例如:

zcat -f /var/log/apache2/access.log*.gz | goaccess --log-format=COMBINED

goaccess 还有其他一些很棒的功能,例如实时显示、html格式等,有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了解。日常维护则上述命令足以。